ÈÈÃÅ×ÊÁÏ
Ïà¹Ø×ÊÁÏ
Ôõô´òÀíÊ·NеÄÊ®ÍòÔª£¿
在毕先生希望成为这期卓越理财方案的主人公时,他所流露出来的对如何进行储蓄及投资的困惑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我有10万元存款,应该怎么打理才最值?”
很多人——包括毕先生在内——提出这个问题所期待得到的答案极有可能就是将这笔钱投资在哪一种金融工具上会“最赚钱”、投资收益率最高。当然,这种“以财生财”的愿望绝对是无可 ");ad_dst = ad_dst+1; 厚非的,可是这种想法却往往会忽视储蓄及投资中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所以想“赚钱”就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决心和能力,而“最赚钱”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简单来讲,如果一个人极其厌恶风险,那么对他(她)而言,只要年收益率略微高出通货膨胀率,就已经算是“最值”了;而假如某人为了获得高收益而甘冒本金尽失的风险,20%的年收益率可能也算不上“赚钱”。实际上,“最值”不仅是指在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下取得高收益,而且要求投资计划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投资目标。
第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同一种投资方式或同一种投资工具。这一点可能很容易理解:张三有雄厚的资金,可以投资一百平米的旺街商铺,而李四却无此财力,望“铺”兴叹;Tom有很强的金融专业背景,从大学就开始炒股,而Jerry可能对股市一头雾水;股海沉浮,某甲乐在其中,某乙的心脏却承受不了这悲喜交错……个人的资金基础、知识技能背景、偏好、时间充裕与否等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投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因素,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身所处的人生阶段以及依此决定的财务目标。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想积累退休基金,目前他(她)就应该更注重基金的增长能力,即投资的收益性更为重要,可以承担较高的风险;但如果是一位接近退休的人为他(她)的退休基金决定投资方向,那么他(她)必然应该更加注意基金的安全性,在这个时候拿所有的钱去做回收期长、风险高的风险投资,无疑是不明智的。
第三,储蓄及投资计划只是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做通盘考虑。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但是这样做的必要性自不待言。只有在确信各种风险得到了全面的保障、现金流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才能够确定用于储蓄及投资的资金金额,并根据投资目标确定具体的投资方案。
说到这里,如何解决毕先生的疑惑,思路似乎已经十分明了:首先了解他的基本个人信息、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然后制定完善的财务计划,再确定储蓄及投资计划的细节并付诸实施。
今年27岁的毕先生是一家报社的编辑,月薪7 000元左右,已经工作3年,目前还是单身。因为他是北京人,家里有两套住房,所以无需购置居所;由于报社会报销他的出租车费用,买车似乎并不是必要的。作为家中的独子,他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不过他的双亲都有宽裕的退休金和全面的健康保障,他只是每月向家里交800元的生活费,几乎没有什么赡养负担。另外,报社为他安排了全面的保障和退休福利,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他的风险管理需求和基本的退休收入需求。他目前的主要愿望就是,在3年之后,也就是他30岁的时候跟女友结婚,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另外,他还希望等轿车价格再往下浮动一定比例之后,在适当的时机买一辆高档车代步。
由于收入高、负担轻,毕先生在工作后的短短3年内就有了10万元的存款——用他的话说,是一笔“闲钱”——可以说颇值得称羡。但是怎么样打理这10万块钱,没有金融专业知识的毕先生却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他认为,银行存款的利息一降再降,利息税也不容忽视,如果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银行,实在是“太亏”了;就风险承受能力而言,他不太希望面对股市和汇市的高风险,但是可以接受中等程度的风险。
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需要为毕先生解决的问题其实就可以改写为:首先,这10万元钱真的是“闲钱”吗?其次,如果是“闲钱”,应该怎么安排投资?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卓越理财方案”多次谈过完善的财务计划应该包括风险管理计划、储蓄和投资计划、最小化税收计划、遗产计划和现金流管理计划五个部分,在实施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购买寿险、健康险、财产险等)、支付了必要的生活支出、购置了必要的资产之后,其余的资金就是储蓄及投资计划的来源。很多人将储蓄和投资称作“闲钱”,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储蓄和投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应急基金、教育基金、退休基金和一般投资基金。前三项都是为了特定的重要用途积累的专项基金,需要根据其对应的具体用途来决定如何投资;而一般投资基金是出于积累资金、增加财富的目的建立的,只有这一部分才可以真正称为“闲钱”。
从毕先生的情况来看,他为了支付突发的、出乎预料的费用(例如,未投保财产遭受的损失),应该留出一部分应急基金,鉴于他处于单身阶段,这方面的需求较低,所以留出相当于2~3个月收入的资金,例如1.5万元就足够了。由于“应急基金”本是应急所用,所以一定要保证其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当然,也要获取合理的回报率。可以考虑使用的投资组合:将30%投资于3月期银行定期存款,30%投资于6月期银行定期存款,其余40%投资于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并选择“自动转存”,如未动用,在各自存期届满之后,自动累积到下一个存款期。
教育基金暂时还没有需要,而退休基金却是应该开始积累了。毕先生的报社为他安排了较好的退休福利,但是他还是希望能有每年2~3万元的额外的退休收入,这就需要提前打算,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复利的神话,假定年利率为5%,从现在起每年投资3 200元,“利滚利”,在30年后,就可以每年提取2万多元、连续领20年!由于毕先生现在还很年轻,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可以退居次位,收益性应该更为重要——也就意味着风险性可以较高。考虑到毕先生自身的风险偏好,他无意涉足股市、汇市,所以追求高额当期收入的收入型基金必然是首选,推荐的投资方式为:每隔相同的一段时间,买入等额的基金,例如每一季度购买1 000元基金,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消化基金价格波动的风险,保证总的购买成本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平均水平。当然,他也可以以分期缴纳保费的形式购买养老保险,但是其收益性较低。
在这里,我们还要考虑到毕先生的特殊情况。他希望在3年之后结婚,除了希望举行一个盛大的婚礼之外,他和女友希望能够去国外短期度假,所以需要预先做资金上的积累。由于结婚的日期相对比较有把握,而费用也可以事先估算,建立“婚嫁准备金”是可行的。这部分资金的投资应该较注重收益性,但是也要考虑三年之后的可变现性,所以风险不能过高。可以考虑使用的投资方式:每季度购买一定金额的——例如5 000元——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追求当期收入和资本的长期成长,风险适中,收益性较好)。
现在,我们可以大致估计,毕先生目前手头有6万多元的“闲钱”,而且以后必然还会以较高的速度逐渐增加。这就到了第二个问题:这些“闲钱”应该怎么投资呢?如何让手头的“闲钱”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是很多人共同的愿望,毕先生自然也不例外。这些财富可以满足日后购置资产的需要(例如买车),保证人们能够在将来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并带来更高的财务安全性和个人自立的满足感,而投资过程所伴随的愉悦也是使很多人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之一。
仅是从感觉上而言,“闲钱”建立起来的一般投资基金似乎更应该注重收益性,可以用它冒一定的风险,事实也的确如此。既然不愿意涉足股市、汇市,毕先生可以为这些“闲钱”选择的投资工具可以包括风险相对较高的基金、债券、金银、房产、收藏,当然可以包括风险较低的储蓄、保险等等。当然,具体的资金数额也是投资决策的硬约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毕先生今天只有6万元,他就可能很难在社区里投资一家100平米的商铺,基金、债券、金银、储蓄、保险等可能更适合他的实际情况。
值得反复指出的是,在决定具体的投资策略时,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必要的前提:你没有必要去承担不必承担的风险,而且个人承受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满足这一前提很简单——投资学有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投资,结果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如果将各种投资工具组合起来,即使打破了第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还有其他篮子的鸡蛋完好无损!所以理想的投资方案必然是某些投资工具的组合。毕先生可以考虑的投资组合:将10%的一般投资基金投资于3年或5年期定期银行存款,10%投资于带有储蓄特征的寿险(例如分红险),40%投资于收入型基金,20%投资于成长型基金,20%投资于黄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比例并不是从此一成不变的,毕先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投资效果进行调整,而像保险这种投资,相对固定的是每年的保费支出,随着一般投资基金的增长,它所占的比重必然会下降。这些比重只是说明各种投资工具的相对分量,所以绝不应拘泥于此。
这又回到了个人理财的真谛所在:理财是一个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烙印的动态过程,不仅要因人而异,而且要因时而异。世间不仅没有一份适合每一个人的理财方案,也没有一个可以沿用终身的“死”计划。储蓄及投资计划亦是如此。“卓越理财方案”无法告诉您“你应该买这支股票”、“你应该用10万块去买黄金”,我们只希望能够用这苍白的文字向您展示一个动态的财务计划过程,为您的理财提供参考。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