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料
三口之家 理财怎样入手?
贺女士一家是一个人人称羡的三口之家--夫妻感情甚笃,儿子聪明可爱,收入在同等年龄段也属中上--看上去似乎是无忧之家的典范。可是贺女士的心里并不轻松。她深知,为了能在现在和将来保证家人享受最高的生活质量,一份完善的、适合自己的财务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到底应该怎样入手却让她困惑不已。
其实,贺女士在财务计划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她意识到理财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最大限度地积累财富,而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家人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质量。这就意味着,她不仅需要考虑如何让手头的节余资金最高效地保值增值,还要考虑到如何应对各种风险:财产损毁、死亡、伤残、患病或受伤、退休以及失业都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或必需支出的大幅增加,从而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重要的目标,贺女士一家的财务计划应该包括5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计划、储蓄和投资计划、最小化税收计划、遗产计划和现金流管理计划。一如往常,这里我们的重点仍然放在前两种:风险管理计划以及储蓄和投资计划。
贺女士家庭的基本信息
· 王先生,贺女士的丈夫,32岁,某知名IT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贺女士今年30岁,也是某知名IT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有一个独生子,今年3岁。他们的年税后收入约为30万元人民币,已趋稳定;
· 贺女士夫妇的车贷已经还清,还有15年的房屋贷款需要偿还,加上物业管理、水电费等支出,每月大约要支付5 000元,占月收入的20%。而平均来看,贺女士一家用在食物、衣饰、孩子入托、个人护理(例如美容美发等)、休闲健身、购买礼物等各方面的支出大约占收入的44%,为11 000元;在"行"方面的支出,包括养路费、停车费、汽油、维护、修理等等,约为每月2 000元,占收入的8%;另外,贺女士夫妇各自的双亲均健在,不过老人都有一定的退休金收入,赡养负担不重,约占收入的5%左右。总的来看,除去衣食住行和其他开销之外,贺女士夫妇有一定余力进行储蓄和投资(节余月收入的13%左右);
· 贺女士夫妇所服务的企业为他们提供比较全面的医疗、伤残保障和退休保障福利,但是他们没有其他保险保障。
风险管理计划
家庭所面临的风险不外乎人身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相对比较明晰,而人身损失风险很值得深入推敲。疾病和死亡一般是我们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但是这些风险又是切实存在的,一旦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家人的心理状态,而且会对家庭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所以绝对是可不言、但不可不理的。贺女士夫妇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障比较完善,其健康风险可谓是得到了较好的管理,但是身故保障却属空白。贺女士一家的风险管理计划重点就在身故保障。
风险的分析应该从两个角度入手: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发生后的严重程度。正值盛年的贺女士夫妇的身故可能性很低,但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不容忽视。万一有一方发生不测,家庭收入就会减少一半左右,而在现阶段房屋贷款、孩子入托等支出又是不能削减的,而且为了维持生活质量,衣食行等费用的减少也是有限的,粗略计算表明,生存者所需的收入大致相当于死亡前家庭收入的60%(住房、交通、赡养老人等费用基本保持不变,其他费用减少40%),也就是说,如果贺女士一家失去了夫妻某一方的收入,为了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偿付债务所需的年支出相当于生存一方年收入的120%左右,仅仅依靠生存配偶一方的收入来维持以前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行的,很有可能入不敷出。即使意外发生时,房屋贷款已经还清,但那是孩子刚好到了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考虑到教育成本的迅速增加,家庭的必需支出仍然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当然,在孩子长大成人、在经济上取得独立之后,一方的收入将足以保证生活的高质量,而且会有节余,此时对身故保障的需求就会消失。但是在近20年内,预期收入缺口将持续存在。这不仅会严重地威胁到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会造成储蓄和投资的中断。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人寿保险--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引起损失的事故发生时提供一笔收入,从而可以弥补损失,缓解生者面临的财务压力。这里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保险金额。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所谓需求法--假定意外就发生在今天,估计此后每年资金缺口的大小,然后将之贴现到现在,得到的数额就等于至少必须购买的寿险保额。
具体而言,假定贺女士夫妇有一方发生意外,生存配偶的工资增长速度会与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所以将这两个因素暂且忽略。在未来的15年内(房屋抵押贷款的剩余偿还期),每年的资金缺口大约相当于一方收入的20%,即3万元人民币(12 500×12×0.2);在接下来的8年内(孩子上大学、上研),每年的资金缺口大约为1万5千元人民币(住房贷款还清后,生存配偶一方的收入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但是学费需要额外筹措,假定学费每年1万5千元)。再进一步假定实际收益率为5%,则以后每年资金缺口的现值计算方法如下:
结果约为36万(Excel的NPV函数就是计算现值的良好工具)。也就是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贺女士夫妇二人各自应该有36万元的寿险才能保证家庭的生活水平继续维持在高水平。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怎么样的险种。寿险无非两大类: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的根本优势就在于能够用低廉的保费换得很高的保障(例如,以王先生为被保险人投保30年期定期寿险,保额36万,30年缴费,年缴保费约为1 800元),而终身寿险的长处就是在提供保障的同时兼备储蓄功能,但是保费却要高得多(例如,以王先生为被保险人投保终身寿险,保额36万,30年缴费,年缴保费约为7 830元)。另外,考虑到贺女士夫妇都有保障需求,即使是购买定期保单,两份高额保单的保费绝对不是小数目。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新推出的"全家福联合寿险"也许更符合贺女士一家这种双收入家庭的需要:保额36万,30年缴费,年缴保费约7848元,与各买一份终身寿险相比成本要低一半左右,而且贺女士一家可以在享受同样保障的同时获得储蓄的好处。
卓越提醒:除了要亲自搜集各种相关信息之外,最佳的保险购买决策应该是在可靠的代理人的帮助下做出的,因为他们对条款的理解更为深入,对产品的了解也更为广泛。不过,最终的决策应该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这一点应该切记。
储蓄和投资计划
安排了必备的保险保障之后,贺女士一家还应该注意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安排。如果贺女士决定购买终身寿险,那么她也相当于进行了一种投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它的保障功能,而且寿险保单的变现能力也较低,一旦有较高的资金需求,只能选择退保或保单贷款,但是在保单生效的前两年,并没有建立起现金价值,所以这两种方式实际上都是不可行的;即使保单已经累积了较高的现金价值,退保和保单贷款也会对保单的保障功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份完善的储蓄和投资计划一定不是完全依赖寿险保单的,而且可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立应急基金。应急基金通常用于支付突发的、出乎预料的费用,例如,用于弥补没有投保的财产遭受的损失。应急基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而且其本质决定了它的资金运用必须是以较为保守的方式进行的。贺女士必须保证本金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相对而言,收益性的优先度就要低一些。考虑到这些约束条件,应急基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包括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
2、 建立教育基金。《卓越理财》在2003年8月号中详细地讨论过子女的教育基金储蓄和投资计划,可以作为贺女士一家的参考。值得强调的一点是,现在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贺女士定期地重新估计资金需求,并对储蓄计划做出调整。
3、 建立退休基金。在年轻的时候就考虑退休这种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听起来可能会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上,退休计划就应该在30岁左右开始!原因很简单:越早开始为未来做准备,得到的回报也就越高。如果每年投资5 000元,并取得8%的年收益率,那么在30年后,这些投资的总价值就是566 146元,是本金和的4倍左右!贺女士夫妇的公司为他们提供一定的退休保障,但是退休金大概相当于退休前收入的60%,而要维持高质量的生活,理想的比例预期是75%左右。这15个百分点的缺口就需要用自己建立的退休基金来弥补。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更重视收益性,承受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例如,就贺女士而言,她可以在40岁之前可以采用增长型的资产分布模式,例如将70%投资于股票,将30%投资于债券;在40~50岁时调整策略,将55%投资于股票,45%投资于债券;在50~55岁时将30%投资于股票,50%投资于债券,其余20%作为现金存款。
4、 建立一般投资基金。财富的保值与增值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贺女士夫妇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能够在将来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并获得更高的财务安全性和成功的满足感,投资过程所带来的愉悦也是促使他们进行投资活动的激励之一。一般投资基金的来源是满足以上投资计划需求之后的节余资金,其投资取向主要是回报率,所以可以考虑使用的投资工具包括中短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基金、收藏等等。贺女士夫妇不愿意承受过高的风险,但是对收益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基金可能是投资首选。